第(2/3)页 当然,扫视频找人,是有概率的。 毕竟,公寓内除了电梯,还有楼梯,这里边可没有监控,对方如果在杀人后从楼梯离开,那电梯里的监控肯定不会有发现。 QZ市刑侦支队,现勘实验室。 陆川正在做足迹鉴定分析的准备工作,制作模型。 凶手在案发现场留下的脚印,是穿着受害人的鞋子,这就导致对方留下的足迹,和正常的足迹是不同的。 制作模型,有利于陆川得到更加准确的分析数据。 现在,趁着模型干燥的过程,陆川在测量现场采集的一些血滴周边数据。 血迹的采集多数情况下采取两种办法。 因为现场的血迹已经干涸变色,陆川这次用的是薄片小刀,刮取的血迹。 如果在未干燥的血迹现场,通常还可以用棉签、纱布、玻璃片提取的方式进行。 凶手擦拭地面,主要是为了消除自己的足迹鞋印,所以对角落、墙壁和家具上的血迹,并没有做细致的擦除。 一些喷射状血迹、滴落状血迹留存的很多。 陆川采集这些,主要是为了通过测量血迹数据,分析凶手和死者身高的对比。 死者王敏身高一米六五,凶手施暴过程中,血迹抛洒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。 比如凶手和死者的身高对比,劈砍刀具的力度、角度等等。 同样的滴落状血迹,根据血滴“尾巴”的长短,判断受害人移动的速度、方向等。 这些工作,QZ市公安局的现勘其实也做过。 但是,相比陆川自己做的数据,准确程度…… 能够提升的空间还很大。 “身高……一米七五到一米七八……力度很大,年龄不大……” 血迹形态的分析,让陆川对凶手有了一个大概的猜想。 年轻,身体条件很好,肌肉有力量,能轻而易举的控制受害人。 两个小时后,陆川基本完成了血迹形态分析。 QZ市刑侦支队这边的现勘人员,其实对血迹分析也算是有一手的。 不能说多么高明,但起码是中规中矩,这边的现勘王瑞庆,陆川也是认识的,和杨森大概一个水平。 对方根据血迹形态分析,重建的案发现场是比较准确的。 第(2/3)页